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
环球信息:八闽劳模工匠 | 刘慧恒:守护患者生命之光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3-04-30 11:24:32


【资料图】

厦门网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记者 林丽明 邱赵胤)“刘主任,有一位患者需要ECPR(体外心肺复苏)援助。”“明白,我们急诊ECMO(体外膜肺氧合)团队尽快过去。”

4月25日上午8点,作为福建省2023年重症救治技能竞赛厦门队的培训导师之一,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部副主任刘慧恒正在参加开班仪式,接到来自安溪的紧急求助电话后,她立刻联系急诊ECMO团队,火速出发。

当天晚上9点,记者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见到刘慧恒时,她刚走出重症监护室。“患者凝血功能出现异常,各个脏器的功能指标也不好,虽然对患者进行了持续器官功能监测和生命支持治疗,但是目前患者依旧处于复苏后综合征的危重状态。”刘慧恒告诉记者,经过急诊ECMO团队和当地医院急危重症团队的共同努力,将患者顺利护送到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部的重症监护室,紧张的抢救一直在持续。

像这样的情况,在急诊部是常态。“大多数时候夜班医生会精准监护和治疗患者,但遇到紧急情况,他们也会打电话给我。”刘慧恒说,“随叫随到”“彻夜不眠”,她早就已经习以为常。

急诊部的医生需要敏锐的识别能力、高效的抢救能力和专业的分诊能力,以及对急危重症和多病并存患者的整体治疗能力。“因为喜欢急诊,我在报考研究生的时候,就直接报考了急诊专业。”刘慧恒说,自己是在急诊前辈带领下,与重症监护室的同事共同成长。2004年,从兰州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刘慧恒来到厦门,在路过中山医院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医院咨询招聘情况。恰逢当时医院急诊部重症监护室刚成立不久,急需用人,刘慧恒也因此成了中山医院急诊部的一名医生。

医学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立足科研、带动临床是第一要务。在急诊部深耕细作近20年,刘慧恒带领团队主持或主要参与厦门市级科技创新课题4项,在国内及SCI期刊发表论文9篇,参编专著1篇。在临床实践中,她同样重视言传身教,依托刘慧恒劳模工作室开展急危重症技能培训班,全面推广急危重症救治及ECPR技术,提高了全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并协助安溪县医院开展了第一例ECMO救治;牵头成立急性胰腺炎多学科救治团队,让全院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救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救治效果显著。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刘慧恒主动请缨,大年初二,她以福建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厦门队副队长身份出征,先后从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转战到武汉金银潭医院。“急诊、呼吸科和重症治疗都是我的强项,我有信心‘一个顶三’。”在转入武汉金银潭医院支援期间,为了缓解患者心理焦虑,除了每次查房的关心问候,刘慧恒还主动添加患者微信,时常与病人“话疗”。

有一位患者以她名字写了一首打油诗,称她是“厦门来的女大侠”。身为援鄂医疗队厦门队副队长,她平时不仅需要完成医疗救治工作,还要关心队员身体、心理及防疫物资情况,大家的吃穿用度,是她每天最操心的问题之一。“当时就想着顺利完成任务后,一定要让全队17人安全回家。”刘慧恒笑着说道。

在急诊部医师林锦洲眼中,刘主任平易近人、不辞辛苦,永远不知疲倦,奔走在各个病房。

“每一位来就诊的ICU病人,我们都需要判断救治的希望及可能的预后,详细客观地和家属说明病情,鼓励患者家属积极面对,对救治希望渺茫的患者则尊重家属意愿进行治疗,这也是我们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刘慧恒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