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
兴义:文旅融合激发旅游新活力
来源:腾讯网     时间:2023-09-08 21:27:13

兴义依托当地独有的民族文化,通过以文塑旅、以文兴业,不断培育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释放文旅消费活力。

这个暑假,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成为省外游客开展亲子游、文化游的首选地,每天都有300多名游客前来参观。

“能看到这种规模比较大的古生物,感觉很震撼。”北京游客郝爽说,“除了博物馆,还可以体验‘挖’化石,这种主动和被动接受知识相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教育方式。”


(资料图片)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桂松 摄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所处的兴义市乌沙镇是贵州龙的原产地和发掘地,被称为贵州龙的故乡。馆内陈列展出的化石种类多,品种丰富齐全,同时,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是全国少有的设有化石修复室的博物馆。近年来,博物馆先后推出了修复化石、化石拓印、采集化石等项目,不断提高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和融合性,备受省内外亲子研学游团队的青睐。

北京亲子研学游团队负责人董宇介绍:“我们一般是十个家庭以上,是精品小团队线路,我们把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作为重中之重。”

据了解,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暑假游客接待量在2万人次以上,其中80%都是省外游客。以地学、科普旅游为基础的研学游和亲子游,是兴义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一张独特的名片。

讲解员介绍博物馆知识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供图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主管郑秀敏说:“我们博物馆最主要的特色展示是三叠纪时期的古生物化石。就目前来说,小朋友最喜欢的项目是采集化石和修复化石,他们可以在游玩中学习到一些古生物知识,寓教于乐。”

在有着丰富和多元民族文化的兴义,文旅融合发展的热潮也在其他景区景点不断涌现。九月的万峰林,峰林壮阔、田野中金黄色的水稻形成一幅水墨画,形成了秋天独有的田园风光。除了观风景,位于万峰林景区的八音堂也成为广大游客热衷的拍照打卡地,这里设置了扎染、蜡染研学体验区,也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音坐唱表演,还有布依族草编工艺、布依美食八大碗等,通过不断丰富业态,带给游客更好的体验。

湖南游客黄智说:“我们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感受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今天我们来到万峰林,也特意过来看一看布依八音堂。”

万峰林观光道上的八音坐唱表演 尹婷梅 摄

据了解,八音堂是为了促进非遗项目与旅游多元融合发展而打造的一个文化聚集地,它不仅能够唤起游客对旅游景区的认同,增强游客的文化理念,还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的文艺队伍,对提升景区文化内涵、为景区文化宣传提供了人才支撑。

8月5日至9月5日,在万峰林国际会议中心,以布依族原生态山歌和具有山歌特色的布依族原创歌曲为素材,全面展示布依族民歌、服饰、音乐、舞蹈、风俗的大型歌舞剧《音画布依》每晚八点准时上演。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演出27场次,吸引了近7千名观众观看,歌舞剧高超而精湛的艺术水准得到省内外游客和当地市民的一致好评。

歌舞剧《音画布依》

“看了《音画布依》展演,了解了当地的文化,也能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俗。”浙江游客朱萍说,他们去了万峰林、万峰湖、马岭河峡谷,几个景区都不错,觉得挺享受的,这里的山山水水很吸引人,觉得这趟来得值。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景区旅游发展新业态。万峰林景区的游客不断增加也为周围的村民带来新的商机,他们推出的五色糯米饭、糍粑、布依古方红糖等当地民族特色美食,不但增加了旅游新吸引力,也成为当地村民重要的增收渠道。

围绕“旅游+文化”“旅游+研学”等特色游,兴义市各大景区在做好游客白天沉浸式观景、体验的同时,不断开发夜间消费场景。围绕“夜景、夜演、夜游、夜购”等大众喜爱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空间,不断打造文旅消费新业态,满足了市民和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文/彭丽 马碧洪 李颖 黔西南日报特约记者 张懿)

#2023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

#加油奔跑 兴义真好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审:戴宏瑶 周波

本期二审:魏浩然 彭原清

编务终审:郭连军

声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