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
我读︱西班牙帝国并不存在吗?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3-02-26 16:06:03

说起来,“帝国”其实是个晚近才进入中文的词汇。在晚清之前的中国文献里,并找不到这个词。所谓“帝国”,并非君主称为“皇帝”(或类似名号)即可。譬如曾一度被日本吞并(1910)前的朝鲜,正式国号就叫做“大韩帝国”,显然是没人会当回事的。在西方的原本观念里,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幅员辽阔与疆域内生活着众多民族就是必不可少的前提。美国政治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里认为,清代中国成为一个“帝国”,显然也是套用西语概念的结果,不免令人感觉有些削足适履了。


(相关资料图)

而在西方历史观里,古代地中海世界的确出现过诸如亚历山大、罗马这样真正的帝国。但已是久远的往事。至于中世纪里的神圣罗马帝国,虽然其君主的确会加冕称为“皇帝”,但其内部四分五裂,诸侯林立,无怪乎伏尔泰会讥讽它根本算不上一个“帝国”了。只是到了“大航海时代”之后,向整个世界扩张,拥有众多殖民地的欧洲国家中才涌现出了为数不少的“帝国”。譬如法国早在1870年就确立了共和体制而没有了皇帝,但因为广袤的海外殖民地的存在,“法兰西帝国”这个称呼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这可以说是对“帝国”概念的一个典型注解了。

《西班牙帝国:走向全球霸权之路,1492-1763》在近500年来出现的欧洲众多“帝国”里,西班牙是较早的一个。英国历史学家亨利·卡门的皇皇巨著《西班牙帝国:走向全球霸权之路,1492-1763》便是讲述了西班牙帝国的早期历史。书名中的两个时间点具有象征意义。前者代表了“再征服”胜利的朝阳时刻。1492年1月2日,最后的摩尔人(穆斯林)据点格拉纳达宣告投降。在摩尔人悲伤与耻辱的泪水中,基督教政权经历7个多世纪之后在伊比利亚半岛终于“逆袭”成功。而后者则意味着黄昏将至,西班牙在“七年战争”结束后被迫割让北美洲领土。在这期间的两个多世纪里,西班牙一度将自己的版图扩展到大半个新大陆,以及欧洲的低地国家(今荷兰与比利时)和意大利——“西班牙人占领了意大利,以胜利者的姿态穿过欧洲腹地,翻越高耸的安第斯山脉”。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常识”。而亨利·卡门在书中所挑战的,恰恰就是这一常识。首先,卡门指出,在所谓帝国开始时,西班牙并不存在。甚至“被统称为西班牙的半岛领地在18世纪之前并没有发展成为一个国家”。仔细考察历史的话,这的确是个令人吃惊的事实。15世纪,卡斯蒂利亚王国与阿拉贡王国又通过婚姻联合了起来。1469年,互为堂姐弟的两国王储结婚。 1474年和1479年,他们分别登基,称伊莎贝拉一世女王和费迪南德二世国王,同时他们又互相成为共治国王,但是联合之后两国仍分别拥有各自的朝廷和国家管理机构。当伊莎贝尔一世女王于1504年去世以后,卡斯蒂利亚的王位立即传给了他们的女儿“疯女”胡安娜。胡安娜的健康状况不足以亲政,费迪南德却也只有出任摄政的资格。可见,两个王位依旧是分开的。

因此,卡门断言,“帝国不是一个民族的产物,而是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各种历史偶然事件的最终产物。”从《西班牙帝国:走向全球霸权之路,1492-1763》书中的描述看,西班牙最引人注目的扩张,也就是对新大陆的征服过程中,就存在着一系列的偶然。譬如,1519年,由埃尔南多·科尔特斯率领的一支由11艘船只组成的侵略队伍在今天的墨西哥境内登陆。他来的正是时候。沿海的印第安人看到这些乘大白帆船来的白面孔、白胡须、骑着马的人,惊异极了,他们以为是神话中的“羽蛇神”回来了。用书中的话说,“历史传统让他们相信了这是白人天神的到来”。结果,科尔特斯的军队从来不足千人,而听从其命令的印第安盟友的军队却多达几十万。尽管在地图上,西班牙人最后占领了从今天的美国西部直到阿根廷的广大土地,但在卡门看来,与其说这是因为西班牙人在军事上的优势,还不如说是因为印第安人的合作态度。“西班牙殖民地的建立和扩张由于当地人对外来者的友好接待才成为可能”。尤其是在北美洲,西班牙没有足够的人力推进殖民和军事事业,反而是“和平印第安人”成为对抗所谓“战敌印第安人”的主要防线。

西班牙人的这种虚弱,在他们的菲律宾领地里体现得尤为明显。卡门毫不客气地嘲讽,它的存续“更是因为亚洲的两大强国-中国和日本-对其存在的宽容”,因此马尼拉并不像西班牙人假装的那样,是殖民地领地的首都,而只是个贸易前哨。这样的看法当然是有理由的。华人早已在吕宋岛定居,而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也的确认真考虑过驱逐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就像驱逐台湾岛上的荷兰殖民者一样。不过,如此虚弱的殖民者仍然暗藏野心,书中就提到,西班牙人狂妄地打算以几千兵力征服中国,而貌似可怜的西班牙使节出使日本时,竟然也不忘“测量了海港水深以备将来之需”。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川幕府驱逐基督徒的“伴天连追放令”倒是有其合理之处了。顺便提一句,卡门毕竟是位西方历史学家,对东亚历史的了解有其局限性。比如书中将1597年的日本统治者称为“幕府将军”。但实际上,当时统治日本的丰臣秀吉并未开设幕府,他当时的头衔也不是“征夷大将军”而是“太阁”。

在卡门笔下,这个“全球帝国”的出现,甚至与西班牙人没有太大关系。16世纪早期,来自德意志的哈布斯堡家族通过联姻占据了西班牙的王位,到了1701-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后,主权又转到了来自法国的波旁王族手中,来自外国的国王们甚至可以不懂卡斯蒂利亚(西班牙)语,对他们而言,并非自己个人属于某个民族,而是某个或某些个民族属于他们个人。另外,国王们用于征服的金钱来自天主教会与意大利金融家的资助,用于征服的雇佣军来自誉满欧洲的瑞士步兵。总而言之,“(卡斯蒂利亚人)缺乏财力、人力与武器”。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帝国”倒可以看作是“现代第一桩全球化事业”。

可以说,这几乎是从根本上消解了西班牙帝国的西班牙属性。如此极端的看法究竟能不能站住脚呢?可以说,其中的确有可以商榷的地方。卡门以近代欧洲帝国模式对早期的西班牙帝国进行观察,自然可以得出帝国核心(卡斯蒂利亚/西班牙)过于虚弱的结论。但这样的情况,在更早的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先例可循。譬如13世纪的蒙古帝国,同样充满了“世界性”或曰“普世性”。先进的火药武器来自汉地,丝绸之路上的经商者来自欧洲与西亚,新创的蒙古文字源自回鹘,在宫廷占有优势的喇嘛教来自西藏,甚至蒙古军队里也不全是蒙古人,直到元末,还有一支名为“阿速军”的精锐武装,其兵源来自高加索地区一带……但是,蒙古帝国依然是“蒙古”帝国,这与西班牙帝国的情形究竟又有多少不同之处呢?卡门在书中对帝国的“去西班牙化”,似乎也是有些矫枉过正了。

腓力二世实际上,《西班牙帝国:走向全球霸权之路,1492-1763》也承认,当1556年腓力二世继承王位时,西班牙帝国内部发生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这个处于全盛时期的帝国完全由西班牙人控制,国王常驻马德里,“腓力的统治成了真正西班牙式的,甚至是真正卡斯蒂利亚式的”。在他的统治下,“西班牙君主国囊括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土地,美洲的领土本身就有欧洲的3倍大,整个西班牙帝国足足有20个罗马帝国那么大”。如果说,之前的西班牙帝国谈不上是西班牙的,那这一历史时期的西班牙帝国又作何解呢?书中提到,“对西班牙人的共同反感把那些几乎没有其他共性的人群团结了起来。西班牙帝国在客观上促进了一批为抵抗帝国主义而联合起来的‘民族国家’”。这段话,不正是从反面说明,西班牙帝国的世界性日益消退,而成为一个西班牙人的帝国了吗?诚然,这一帝国的版图如此之大,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当时通讯条件下的极限。书中引用了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笑话“如果一个人不得不等待死亡,他会希望死神是从西班牙来的,因为这样的死亡永远都不会降临”。卡门就此断言,“组成西班牙帝国的各政治体之间的对比过于鲜明”,“唯一共同的联系是使用单一的行政语言——卡斯蒂利亚语”。顺便说一句,直到今天,拉丁美洲的前西班牙殖民地对这种语言的称呼仍然是不统一的,有些国家叫卡斯蒂利亚语,有些国家则称之为西班牙语。

这势必导致离心的潜流。卡门提到,在西班牙统治下的美洲殖民地,“在美洲出生的克里奥尔人(土生白人)”和那些来自半岛的西班牙本土移民之间的分歧已经越来越明显。克里奥尔人认为,他们通过努力创造了新的美洲,他们也拥有在城市任职的独特权利。按照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传世之作《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中的说法,启蒙运动与大革命摧毁了中世纪神圣的宗教共同体的观念,民族作为“想象中的政治共同体”的概念在18世纪后期开始出现。而第一波民族主义的浪潮正是发轫于美洲,在大部分的欧洲国家之前,欧裔海外移民的共同体(克里奥尔人)已经发展出他们的民族概念。既然“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个现成的、足以成功地主张自己权利的政治、文化和军事的手段”,结局便是已经平静地存在了近三个世纪之久的西属美洲帝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分裂成了18个不同的国家。

实际上,西属美洲帝国的瓦解并不在《西班牙帝国:走向全球霸权之路,1492-1763》涉及范围之内。但万事皆有端倪。在18世纪,曾经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帝国因为王位落入路易十四孙子手中的关系,实际上已沦为法国波旁王朝的附庸。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欧洲的战局决定了西班牙帝国的未来形态,可西班牙自身却无法参与决策”,因为与盟国的停火谈判全然由法国推动。最终,在战争结束时,“自16世纪初以来,帝国的版图首次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隶属本土的直布罗陀从此割让给了英国,成为西班牙人心中永远的伤痛。《西班牙帝国:走向全球霸权之路,1492-1763》断言,“西班牙欧洲帝国崩溃的步伐不断加快,而且崩溃注定是彻底的”。

这就出现了一个令人唏嘘的结局。当19世纪的欧洲列强的势力以前所未有的势头扩展到全世界时,西班牙帝国作为“第一个全球化帝国”却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又过了一个世纪,随着美国在美西战争中最后夺走了西班牙帝国的残留物(古巴与菲律宾),西班牙帝国真的不存在了。从这个角度而言,《西班牙帝国:走向全球霸权之路,1492-1763》的叙事颇有一些戛然而止的意味在内。毕竟,1492年是清晰可见的帝国起点,而1763年只不过是走向衰亡中的一站而已。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上一篇:

下一篇: